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内蒙古 > 首页 > 天气要闻

突泉县特色美食小吃

【字体:   2018-04-16 17:27:17   来源: 中国天气网内蒙古站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天地易变,沧海易填,唯有美食亘古流传。美食与岁月结伴,舌尖文化积累、沉淀、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顶起城市发展半边天。

  突泉十大小吃独具匠心,是舌尖文化点睛之笔。十大小吃即:王小二大饼、攥汤子、豆瓣酱大煎饼、漏粉三吃、煎豆包、李三姐饭包、石磨豆腐、苏叶月饼、香薰芦花鸡、八宝梅香糕。

  其中,前四种被突泉儿女冠以“突泉四大名小吃”的名号,随四季更替,王小二大饼唤做春华、攥汤子唤做夏清、豆瓣酱大煎饼唤做秋实、漏粉三吃唤做冬温,从此它们便赋予了天地之精华、自然之灵气。

  1.王小二大饼(四大名小吃·春华)

  横看成岭侧成峰,突泉小吃各不同。你知道突泉十大小吃嘛?其中四大名小吃又是哪些?此刻就带大家品一品、尝一尝,突泉十大小吃中的四大名小吃之一春华·王小二大饼。

  【小吃起源】:

  “王小二大饼”是突泉县“老字号”地方特色小吃,制作工艺独特,民族风味浓厚,历史悠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1936年,王福生为求生计迁居突泉镇。1938年,只身去黑龙江省投师学艺三年,学得百余种食品加工工艺,尤其精于制做吊炉大饼。

  1949年,王福生在突泉镇老市场院里租一摊位,主营吊炉大饼,由于他善于经营,精于技艺,他的生意日渐兴隆,大饼誉满全县,闻名于部分省区。50年代,他带头将千余元设备投入公私合营的回民饭店,并出任经理。此期间,他始终操持在面案前,热心传授技艺,热情为顾客服务,使回民饭店久负盛名,王小二大饼远近闻名,成为独具特色的名贵小吃。

  1960年5月,王福生出席“全国财贸部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表演大会”,王福生精湛的技艺,烙出香甜味美的大饼,得到了代表们称赞。同时,受到朱德、陈毅、贺龙、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周恩来总理在品尝油饼后赞不绝口,并给吊炉大饼命名为“王小二大饼”。

  【小吃特点】:

  “王小二大饼”是王福生首创,五六十年代是突泉的形象代言。1996年,被列入《中华名小吃大辞典》,并颁发证书。 “王小二大饼”色泽橘黄、外酥里嫩、香甜可口。

  色:色泽橘黄,能够引起人们的食欲;

  香:香甜可口,外酥里嫩;

  味:有淡淡的杏花香味,油而不腻;

  意:象征着团团圆圆,好运连连;

  形:大小均等,形如圆月。

  2.攥汤子(四大名小吃·夏清)

  现在请大家拿出久违的热情,鼓出热烈的掌声,请出突泉四大名小吃之攥汤子·夏清。

  【小吃起源】:

  突泉攥汤子也叫突泉酸汤子,传说是满族人的特色美食。据突泉攥汤子传承人王子回忆:小时候曾在姥姥家吃过一次酸汤子;第一次吃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味道,多少年过去了,那种味道自己始终难以割舍,爱吃攥汤子的管这种味道叫做突泉味儿。

  王子回忆儿时的美味感到非常不舍,20岁出头的他打算做这种味道的发扬人,让更多的人们吃到这一口儿,记住传统的味道儿,不忘过去先辈们的技艺。

  他决定开突泉第一家攥汤馆,起名为日日鲜。起初这种古朴的美食与味道并不被当下年轻人所喜爱,但专研的他依据顾客的反馈不断改良调整,研制多种搭配咸菜以此满足不同味蕾需求,最终,创造出了独特的攥汤子。

  王子不但传承了突泉先辈们的小吃技艺,还为自己的人生挖到了第一桶金。王子说:“我虽然成立了个人的餐饮公司但都离不开攥汤子为我打下的坚实基础,它伴随着我成长。今后希望不但突泉人民能随时吃到它,更希望其他地区的人们也能尝上一口儿,这就是突泉的味道。

  【小吃特点】:

  攥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味香而微酸,细腻且爽滑,营养且健康,开胃助消化。如果配上初春鲜嫩韭菜炸的一碗韭菜鸡蛋酱,味道会更加鲜美。也可以在汤子中加些嫩白菜、菠菜等,或依据个人口味加入辣椒油、胡椒粉,让我们的味蕾得到满足。


  3.豆瓣酱大煎饼(四大名小吃·秋实)

  伴着温暖和煦的阳光,踏着时尚潮流的节拍,满怀喜悦兴奋的心情,欢天喜地的迎来了突泉四大名小吃之豆瓣酱大煎饼·秋实。

  【小吃起源】:

  曾经的岁月又叫煎饼年代,突泉土生土长的90、80、70后等都有一段共同的记忆,市场南头的小推车蒙着一层厚厚的大棉被,里面包裹着又大又香的大煎饼,配上突泉特产豆瓣酱,走过路过真是馋得流口水。在那个年代这就是孩童们最爱的小吃。

  突泉人一定都有亲人在大铁锅前摊煎饼的记忆,妈妈摊煎饼的样子永远定格在了孩子们记忆当中,天香煎饼店的汤艳杰先生对此记忆尤为深刻。

  据他说:冬日的暖阳下,妈妈坐在小炉子边,从面盆里一勺一勺的舀着面糊,在鏊子上一张一张摊着煎饼,煎饼心儿烙的黄黄的,吃起来又脆又香,根本用不着卷着菜。那时候等不及摊出第一张煎饼,就开始迫不及待要吃了,但是每次第一张煎饼刚揭下来,老妈就会半严肃半玩笑的说:“这第一张煎饼啊,小孩吃不得儿,小孩吃了长大以后就是厚脸皮了!”长大后我才知道,第一张煎饼火候不足,鏊子上油多面糊厚,味道其实并不好的。妈妈都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这样善意的玩笑下,充满了她对儿女的爱。

  汤艳杰先生传承了妈妈的传统手艺,根据突泉人的口味,配上突泉味道独特的豆瓣酱,改良创造出了豆瓣酱大煎饼这道地道的突泉小吃。

  【小吃特点】:

  突泉煎饼是有别于传统做法的,需要经历磨制面糊、发酵面粉、架设鏊子、摊制或滚制等多道工序,需掌握好火候,把煎饼摊的薄如纸片,色泽亮黄,才是最佳手艺。

  突泉煎饼多用细面制作。形态似牛皮,可厚可薄。口感筋道,咀嚼煎饼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耐饥易消。同时促进面部、视觉、听觉、嗅觉神经的健康。

  突泉独有的豆瓣酱和煎饼是黄金伴侣,二者味道协调,彼此生香,煎饼卷豆瓣酱薄脆好吃且容易保存,如今已是居家远行必备的美食。


  4.漏粉三吃(突泉四大名小吃·冬温)

  自然的大地与天空之间,返璞归真,品味晶莹剔透,为您讲述突泉四大名小吃之漏粉三吃·冬温。

  【小吃起源】:

  关于漏粉的传说很多:历史起源于西秦,当时有位老人在县城挑担沿街叫卖,因口味独特赢得众人称赞,生意由寻常街巷改入当时繁华的大街,漏粉流传至今,成为中华一代名吃。北方的小城突泉县,爱心农家饭店的经营人孙立庆讲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家家户户住在平房,聚集在一个小院落里,每天朝夕相处。各家烧着煤炉,生火做饭,用火钳夹着烧透的煤炉放在门口边。家里都是摆设着十寸左右小小的电视机,放着略显笨重的电话,那个时候屯子里有二十几家粉坊,而现在仅剩三、四家了,而制作漏粉的技术经过多年的改进与调配,从制土豆淀粉的严格选料至研磨改进,再到纯手工水粉加工,每道工序都称得上舌尖上的遗产。它彰显了突泉人的创造力,吃它便可用舌尖了解突泉人民的精气神。它是游经此地的人们必尝的美味名小吃。

  【小吃特点】:

  漏粉色泽鲜亮、体态柔软,口感顺滑。富含各种营养物质,所含软骨素能大大增强骨细胞活性,具有添骨髓,增血液,强身美容,健脾补胃,增强记忆的保健功效。而且土豆中的蛋白质比大豆的更接近动物蛋白,更能被身体有效吸收。被营养学家誉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漏粉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经典“三吃”让人回味无穷:

  一吃原味凉拌,漏粉与蔬菜配上鸡蛋酱、肉末酱、麻辣酱可满足不同口味爱好者。

  二吃鲜美小炒,慢火炒粉粘稠不粘口,香味易存留,吃过之后口留余香,回味无穷。

  三吃营养熬炖。漏粉配萝卜熬汤、配酸菜炖肉都是经典吃法。

  5.煎豆包

  都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那么接下来就先瞧一瞧、听一听、品一品突泉十大小吃之一煎豆包。

  【小吃起源】:

  很久以前,农民每天都是两餐,天亮食早餐,下地劳动后,天黑食晚餐。这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来说,两餐间隔太长了。人们是受不了的。因此,农民们每年初冬时节,用黄米磨成面,做成鸡蛋大小,里面有豆馅的豆包,放在外面冻实,以备开春下地时蒸食。黄米属于消化慢的粮食。所以用黄米面制成的黏豆包,成了农民们抗饿的主要食品。同时,作为春节期间民俗食品,而深受农民喜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如今人们已不再把黏豆包做为一种抗饿食品了,而把它做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具有北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了。

  我们突泉儿女人杰地灵,地域特色凸显,地域口味独特。传统的豆包味道属于上一辈的老人们,如今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突泉人民更加追求精细质感的生活,吃得自然也要有所改良,有所创新。

  突泉自古盛产葵花,自然也就盛产葵花油了,过去人们贫困,不舍得吃油,如今走在小康之路上,将金黄的豆包用热热的纯天然葵花油炸一炸,豆包的香味伴着葵花的香味慢慢散溢出来,真是馋的人们直流口水。这就是人人爱吃、人人称赞的突泉煎豆包和它背后的小小历史。

  【小吃特点】:

  黏黏的黄米裹着一团松软红豆泥,经过突泉特产的葵花油热炸,焦脆的外皮,软软的黄米层,甜甜的豆馅心,由里到外都散发着天然的味道。

  煎豆包可谓做到了零添加剂,营养健康,粗粮易消,品着传统的味道,弥补了当今人们食细粮的缺陷,让现代的人们得到粗粮的滋补,获得健康的身体。

  煎豆包是突泉人努力奋斗后生活富有的吃法,可直接食用,也可粘白糖、蜂蜜、热猪油。甜甜的如同当下的日子,香香的如同眼前的生活。它是游经此地的食客毕尝的特色美味小吃。

  6.李三姐饭包

  十大小吃已经认识过半了,下面隆重推出突泉李三姐饭包,别太自信说吃过,没吃过李三姐家的都不算吃过。下面共同了解一下这个体型微胖、吃法豪爽的李三姐饭包。

  【小吃起源】:

  饭包是款营养健康便捷的地方风味小吃,突泉人们提到饭包就会想到一位纯朴开朗有点微胖的爽朗女子,他叫李玉娟,大家亲切的称其为“李三姐”。她的饭包就像她的人一样外形微胖量大实惠,越吃越香,越品越有滋味。

  她生于突泉农村的一个偏僻小屯,高中念完便回家务农了,家里5亩薄田又连续几年干旱,收入不好,家境困难。这一年李玉娟19岁,她想分担家里经济压力,决定到县里闯闯。孤身一人怀揣着从亲友借来的3000元钱来到县里给人打工,第一份工作就是包饭包,从此开始了与饭包的第一次结缘。一年后她熟练的掌握了饭包店的经营方法,因此她决定自己创业,向自己发起挑战并改变为人打工的命运。李玉娟告诫自己要多思考、多努力、多听听顾客的回馈,研制属于自己的味道。万事开头难,创业最初很不顺利,但不断听取意见、改良、试吃、摸索中终于配制出符合大众各种口味的李氏秘制酱及自己独特的饭包配制做法。饭包的味道兼顾了大众口味,顾客开始一天天多了起来,一传十,十传百,现在突泉李三姐饭包已经供不应求。

  李三姐早已成为突泉餐饮业中的佼佼者,并筹划在附近城市开几家分店。李三姐身上体现了突泉人骨子里的那股子韧劲,她的“饭包”中有她的故事,她的故事更流露了突泉的人杰地灵。

  突泉李三姐饭包是款营养健康便捷的地方性风味小吃,制作简单、便捷。酱料决定饭包味道,突泉李三姐饭包就因她的自制独特酱料才广受喜爱。

  【小吃特点】:

  绿油油的白菜叶配上黄白相间的二米饭,拌上李三姐秘制的酱料,可谓色香味俱全。此小吃饭与菜互为黄金伴侣,可谓营养便捷。无论是吃法,还是口味将北方地区豪爽的性格体现的淋淋尽致。

  7.石磨豆腐

  终于到了我们的软妹子石磨豆腐登场了,相传吃过的人只会说三句话“软软的、滑滑的、香香的”。那就让我们共同见证突泉的石磨豆腐究竟有多软,有多滑、有多香,石磨技术有多古老、多传统。下面即将揭开它的面纱。

  【小吃起源】:

  在突泉,石磨豆腐顶数果树队农家院的好吃又有名。他家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的,现在的手艺人名叫徐士宇,早在民国时期,徐士宇的爷爷制作豆腐、酱干便很出名,之后将手艺传给了他的儿子。如今这位老人已经80多岁了,徐家豆腐制作手艺又被他的儿子继承下来。徐志宇,一个四十多岁的老汉是突泉石磨豆腐的第三代传人,徐志宇说:“我对豆腐有一股温情,它甚至影响到我的处世态度。跟人相处,不能要求对方的心情永远是春天,朋友难免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难免失言、失态、失礼、失约,我们只有怀揣像豆腐那样柔软宽厚的心,才能容忍别人的不是。朋友相交,夫妻相处,如果没有‘豆腐修养’,很可能造成终生的遗憾。

  石磨豆腐是平民食品,却含有深远的哲学道理,它平民但并不平凡。

  石磨豆腐是采用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出的一种营养、健康、价值极高的绿色食品。石磨豆腐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符合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含有优质蛋白,可以起到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制作豆腐的原材料是突泉本地产的优质大豆。

  【小吃特点】:

  古朴的木质容器,细滑的膏状豆腐,入眼非常亲切,口感非常顺滑,味道十分清香。而且零添加剂,纯手工磨制。号称豆腐果冻。

  其吃法众多,但比较流行的有六大吃法,依次如下:麻子豆腐、剁椒豆腐、香煎豆腐、养生豆腐、皮蛋豆腐、千岁爷豆腐。

  8.苏叶月饼

  月饼寓意中秋、月圆、愁思、怀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诗、一份情、一牵挂,满满的韵味伴着秋风徐徐而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与亲人就在风吹来的地方。突泉的孩子们,请一边思念故乡,一边品味苏叶月饼。

  【小吃起源】:

  中秋时节,花香渐没,月饼香越发浓重。每逢月圆之夜在家自制苏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这一习俗仍有众多家庭保留至今。“苏”是月饼馅儿里放的菜叶名字,此“苏”诗意丰满,能登大雅之堂,即北宋名人苏东坡,“苏仙”之姓。

  说到仙,苏叶月饼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突泉县老头山上住着一位修道者人称"山中仙"。山中仙少时饱读经书,聪慧过人,但科举场中历尽坎坷,终无进身之门径。山中仙看透了社会的腐败黑暗,愤世嫉俗,选老头山这个世外桃源遁隐楼身、修行悟道。善良的妻子苦苦哀求他回家居住。妻子炙热的感情融化不了丈夫冰冻的心,枯木再难萌发新芽。有一天,山中仙对妻子说:"你的情我领了,但洞外的世道令人难以忍受。我得继续在洞中修道,不会再入凡尘。八月中秋之夜妻子绝望的跳入水中溺亡。

  山中仙看见圆月颇为伤心,于是苦练修为,推迟月亮轮回,导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突泉的儿女为了弥补这种不圆缺陷,制作了圆形的饼子,饼中又加入晾干易碎的苏叶,意在警醒情份易碎,懂得珍惜。时间渐逝,这种苏叶小饼演变成了突泉百姓非常喜爱的糕点小吃,即苏叶月饼。

  【小吃特点】:

  苏叶月饼最大的特色在于苏叶的使用,首先为传统的月饼增添了清香的味道,食后不会口中滞酸,而是口中溢香。其次,苏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使用后有利于调和身体营养健康。苏叶由于特俗的酸碱成分,食后容易消化,可作为中秋主食,日常零食。是独具突泉特色的糕点小吃。

  9.香熏芦花鸡

  突泉十大小吃展示马上接近尾声了,终于轮到香薰芦花鸡一展魅力了,它是十大小吃里唯一的荤味小吃,油油的更健康,快来一起品尝吧。

  【小吃起源】:

  曾经的突泉还叫醴泉,你知道嘛?醴泉还流传过一个与熏鸡有关的孝心小故事,这个故事成全了突泉的一道小吃~香薰芦花鸡。

  醴泉一带有位书生非常孝顺,他与老母亲相依为命。书生想要金榜题名常年在家温习功课,其母准备养鸡卖蛋为儿积攒进京赶考的盘缠。年初养的鸡盼啊盼开始就是不下蛋,后来下蛋数量也是极少,而别人家的大黄母鸡每天下完蛋都骄傲的咕咕直叫。科举考试尽在眼前,而盘缠却毫无着落,老母亲很是愁闷上火,一天天下去病倒了。书生为母亲请来郎中,郎中说母亲火入灵壳,需食鸡胆余月方可挽救。书生自是孝顺的,杀鸡取胆毫不犹豫,为难的是母亲坚决不食,见鸡被杀急火攻心病的更重了。

  母子二人都为对方着想,母亲重病不起,儿子不能赶考。天不绝人愿,有一天一位高人路过讨碗水喝,看见书生一脸愁闷,了解了缘由,大笔一挥写下几行大字,据说这就是制作香薰芦花鸡的秘方。书生将取胆后的鸡香薰后在街头叫卖,鸡的香味引来众多客人,太阳还没落山便销售一空,书生拿着铜板回家,母亲见状也吃了鸡胆,据说这个书生最终金榜题名,为此他与鸡的故事也被广为流传,而他家的香薰芦花鸡也彻底的火了。突泉香薰芦花鸡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小吃特点】:

  突泉香薰芦花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小吃。熏鸡所用的材料是全鸡,摆盘儿很有艺术性。传统的烤鸡在烧烤时受热不均匀,皮儿香肉不香,而熏鸡因受到五香五味的气味熏陶,受热均匀且保证鸡肉原生态的气味不外露,香入骨髓更受食客欢迎。

  10.八宝梅香糕

  突泉十大小吃展示仅剩最后一名了,它是十大小吃里唯一的糕点,不同于江南的细腻,彰显更多北方的粗犷。它名称富有诗意,味道满怀豪情。都说好戏在后头,八宝梅香糕即将闪亮登场。

  【小吃起源】:

  突泉有一种很古老的糕点,俗称蒙古族切糕,土名散状。几十年前颇受突泉儿女喜爱,如今会蒸散状的人很少了,吃过散状的人也不多了,一道古老的泉味糕点即将失传。

  话说散状虽好,却无伯乐。就在这个尴尬的时候,有位热心人士出现了,他到处寻找那个会做散状的人,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人把突泉古老的散状做出来了,尝到那一口儿时回忆满满。

  此时正值八月百花齐放,众花飘香,可是你知道嘛,在我们突泉县宝石镇境内有一片花的海洋,它看上去弱不禁风,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开得愈灿烂。它被称为突泉的格桑梅朵,译为幸福的花。

  这位热心人士为了珍惜泉味美食,弘扬泉味精神,他灵机一动,将糕点的外松内紧的精神与八月宝石的格桑梅朵的花语联系在了一起,最终将豪爽的散状更名为富有诗意的八宝梅香糕。

  【小吃特点】:

  八宝梅花糕颜色金黄、表皮点缀着花瓣、红枣、葡萄干等搭配食材,外表粗糙,口感松软,营养健康,它没有南方糕点的细腻,却能吃出北方的豪爽,是粗粮的代表之一。它的特色在于健康,古朴,它的精神体现情意、情怀。

编辑: 陈慧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内蒙古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